公然侮辱會罰多少錢?法院如何計算精神賠償?罵人價目表真相一次解析!

Q:罵人真的會被罰錢嗎?

有可能! 依據情節,可能成立公然侮辱罪或妨害名譽罪,甚至需賠償精神慰撫金。

Q:法院怎麼決定賠償金額?有罵人價目表嗎?

沒有固定價目表。 法官會依實際情況決定,考慮辱罵方式、影響力、當事人關係等。

Q:提告罵人成功率高嗎?需要什麼證據?

若有公開辱罵且有證據,勝訴機會高。 建議保留截圖、錄音,並諮詢律師協助。

在網路上常流傳一份所謂的「罵人價目表」,列出三字經要賠1萬元、公開羞辱要賠10萬元等,讓人不禁好奇:法院真的這樣判嗎? 本文將揭開真相,並帶你了解法院計算精神慰撫金的依據、提告成功的關鍵與真實案例。

罵人價目表真的存在嗎?法院有固定標準嗎?

罵人價目表的真相

這些罵人價目表其實是網路迷因,沒有法律效力。 台灣法院判決賠償金額,會依據每件案件的情節,並無「罵一次三字經=賠一萬」的明確標準。

法院怎麼決定賠償金?

  • 辱罵方式:當面、LINE、社群、影片等,公開性越高影響越大。
  • 影響程度:是否造成名譽受損或心理創傷。
  • 有無悔意:加害人是否道歉、賠償、或持續挑釁。
  • 當事人身分:名人、主管、老師等,其辱罵行為影響更大。

最高法院85年度台上字第460號判決明確指出:精神慰撫金應「視具體事實斟酌」,而非套用統一標準。

提告一定會成功嗎?認識公然侮辱與妨害名譽的差別

什麼是公然侮辱罪?

刑法第309條規定,公然對他人進行侮辱,最高可處拘役或9,000元罰金。關鍵在於「公開發言」與「侮辱內容」。

公然侮辱提告成功機率分析
情境 提告成功機率 法院分析
私下辱罵 缺乏「公然性」,難成立
LINE公司群組 如成員眾多,具公開性
辦公室辱罵 有錄音或證人,具證據力
社群平台貼文 若內容侮辱且公開,易成立

什麼是妨害名譽罪?

刑法第310條:散布不實指控、捏造事實致使他人名譽受損,最高可判2年徒刑。

妨害名譽提告案例分析
情境 提告成功機率 法院分析
評論店家差評 屬意見評論,非誹謗
私人群組造謠 人數少,影響力小
社群捏造外遇 如無根據構成誹謗
網路論壇發假文 若證明捏造,可求償

法院判賠實例一覽

精神慰撫金真實案例
案件內容 判賠金額
當眾辱罵「廢物、沒用的人」 1~3萬元
社群貼文攻擊人格 5~10萬元
媒體公開捏造醜聞 20~50萬元

例如:某主管在會議辱罵員工「無能」,法院認定構成精神傷害,判賠5萬元。

提告流程與時效提醒

  • 證據保存:錄音、截圖、證人陳述愈完整愈有利。
  • 刑事時效:需在6個月內向地檢署或警方提出告訴。
  • 法律協助:可諮詢律師撰寫刑事告訴狀,並主張民事精神慰撫金。

Q:想知道提告有沒有勝算?

歡迎諮詢專業律師協助,評估證據、提告時效與可能獲賠金額。

結語:言語攻擊非小事,罵人也可能要付出代價!

罵人不是情緒發洩就沒事,如果影響他人名譽、造成精神傷害,可能構成刑事責任與民事賠償

雖然罵人價目表是玩笑話,但法院真實的判例可不輕忽。如果你懷疑自己已遭受人格侮辱或誹謗,務必尋求法律途徑自保。

若您也遇到類似法律問題,歡迎點此與我們聯繫,讓專業律師提供您的最佳協助: 立即預約法律諮詢


由台中律師 陳伯彥律師 撰文,具多年刑事案件經驗,致力於為當事人爭取最有利的法律解決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