偽造文書罪怎麼成立?刑責、案例與自保完整解析

偽造文書罪怎麼成立?刑責、案例與自保完整解析

什麼是偽造文書罪?

Q:偽造文書罪是什麼?會被關嗎?

✅ 依《刑法》第210條起,偽造文書罪包含「偽造私文書、公文書、特種文書及署押」等四種類型。行為人只要無權冒用他人名義製作文書,或擅自竄改真實文件內容,足以損害公眾或他人,即屬犯罪。

Q:偽造文書是告訴乃論罪嗎?可以撤告嗎?

✅ 偽造文書罪屬「非告訴乃論罪」,即使雙方和解或撤告,檢察官仍可依法追訴。

Q:刑責有多重?

✅ 視類型不同,刑度從 1年以下到7年以下有期徒刑,部分情況可爭取「緩起訴」或「易科罰金」。

幫家人填表格,竟成刑事案件?

小潔幫爸爸申請補助,將收入、地址稍作「調整」,心想「只是填表,又不是犯罪」。沒想到稽查時被查出不符,竟因此被控告「偽造文書罪」!
她驚訝地說:「我只是幫忙寫資料,沒想到也能變成刑事案件!」這種誤解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。

偽造文書法律依據 & 刑責

偽造文書罪的法律依據

《刑法》第15章針對偽造文書有明確規範:

  • 第210條 偽造私文書罪:偽造或變造私文書,足以損害公眾或他人 → 5年以下有期徒刑。
  • 第211條 偽造公文書罪:偽造或變造公文書 → 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。
  • 第212條 偽造特種文書罪:偽造身分證、護照、駕照、學位證書 → 1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9,000元以下罰金。
  • 第217、218條 偽造署押、公印罪:冒用印章、署押,刑度 3~5年以下有期徒刑。

偽造 vs 變造 & 文書特性

偽造與變造的差別

常見問題之一是:「偽造」與「變造」有什麼不同?

行為 定義 例子
偽造 無權冒用他人名義製作文書(無中生有) 假冒父母簽名在成績單上
變造 未經許可擅自更改真實文件內容 把借據上的金額由10萬改成50萬

👉 兩者皆屬偽造文書罪範圍。

偽造文書罪的構成要件

要成立偽造文書罪,必須同時符合以下條件:

  1. 有偽造或變造行為:冒用他人名義、竄改真實文件。
  2. 須屬「文書」:需具備「文字性、有體性、意思性、名義性、持續性」。
  3. 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:不需實際造成損害,只要有可能性即可。

🔎 補充:文書的五大特性

  • 文字性:不限紙本,數位檔案、電子簽名也算。
  • 有體性:必須附著在有形或可保存的載體,例如紙張、PDF 檔案。
  • 意思性:能看出作者的法律或社會意旨,例如契約、收據。
  • 名義性:需能辨識出製作者,例如簽名、印章、電子憑證。
  • 持續性:文字或符號能長期存在,例如官方登記、存檔文件。

與「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」的差別

偽造文書罪與「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」的區別

許多民眾會混淆這兩個罪名,實務上差異如下:

罪名 行為重點 常見情境
偽造文書罪 自行製作或竄改文書內容 偽造簽名、竄改契約
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 提供虛偽資料,讓公務員登載錯誤 謊報身分證遺失申請補發

偽造文書法院怎麼判?能否易科罰金?

偽造文書罪的刑責與追訴期

偽造文書罪類型 刑度 追訴期
偽造私文書罪 5年以下有期徒刑 20年
偽造公文書罪 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20年
偽造特種文書罪 1年以下、拘役或9,000元以下罰金 10年
偽造署押、公印罪 3~5年以下有期徒刑 20年

法院如何量刑?

法院在審理偽造文書案件時,會考量以下因素:

  • 行為人是否明知不實,仍故意偽造。
  • 行為是否涉及龐大金額或影響公共利益。
  • 是否藉此獲取不法利益。
  • 行為人是否初犯、是否有悔意並積極補救。
  • 是否與被害人達成和解,補償損害。

因此,即便同樣是「偽造簽名」,初犯且無獲利者,可能獲判緩刑;反之,若涉及重大利益,則可能實際入監。

偽造文書罪可以易科罰金嗎?

依《刑法》第41條:若最重本刑5年以下,且法院最後判決為 6個月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,可聲請「易科罰金」。

👉 因此:

  • 偽造私文書罪、特種文書罪 → 有可能易科罰金。
  • 偽造公文書罪 → 因刑度最高7年,原則上不能易科罰金。

偽造文書罪可以和解嗎?

⚠️ 偽造文書罪是「非告訴乃論」,就算被害人願意和解,檢察官仍要追訴。
和解效用:雖不能撤告,但能影響檢察官是否給予「緩起訴」、或讓法官量刑較輕。
不起訴可能:若能證明「無故意」或「證據不足」,檢方可能作成不起訴處分。

偽造文書常見案例

常見案例分享

  • 竄改食品有效日期:店家將過期食品改標再販售,觸犯食品衛生法與偽造私文書罪。
  • 冒名提款:父母過世後仍以其名義提領存款,常被法院認定構成偽造文書罪。
  • 偽造簽名:未成年學生偽造父母簽名於聯絡簿或通知單,理論上屬偽造私文書罪。

偽造文書常見誤解 & 律師提醒

常見誤解 Q&A

Q:幫忙家人簽收包裹會不會構罪?

若誤以為自己有被授權,欠缺「故意」,不一定構成犯罪。

Q:網路表單造假也算嗎?

是的,電子檔案仍屬文書範圍,提供不實資料一樣可能觸法。

Q:若只是填錯資料呢?

若屬粗心或疏忽,非故意欺瞞,並不會構成犯罪。

律師提醒:面對偽造文書指控怎麼辦?

1. 主觀意圖是關鍵:若能證明無故意,可能不成立犯罪。
2. 避免在警詢、檢察官偵訊時「隨口承認」:一旦筆錄成案,將不利後續辯護。
3. 保留證據:原始文件、對話紀錄、往來資料,都是辯護的重要依據。
4. 第一時間尋求律師協助:妥善整理證據與說法,才能爭取緩起訴或無罪。

結語:偽造文書不是小事

許多人認為「只是簽名」「改個數字」沒什麼,但在法律上,偽造文書罪屬刑事案件,最重可判 7年有期徒刑。即使和解,也不能撤銷案件。
若您或親友遭遇偽造文書相關糾紛,請立即尋求專業律師協助。
📞 立即法律諮詢 蘗樂法律事務所由 台中律師陳伯彥 親自提供專業刑事辯護,協助釐清案情、蒐集證據、爭取最有利結果。


✍️ 本文由台中律師 陳伯彥 撰文,具多年刑事案件經驗,致力於為當事人爭取最有利的法律解決方案。